煤炭板块:二季度是做多最佳时机

2025-04-05 07:08:55  阅读 3923 views 次 评论 71633 条
摘要:

除蒸汽的隐藏消耗外,颗粒硅还需要比改良西门子法更高的硅量消耗。

除蒸汽的隐藏消耗外,颗粒硅还需要比改良西门子法更高的硅量消耗。

好家伙,这位仁兄,恁是要弄啥呢,为嘛不一步到位签八十年,没信心干个百年老字号出来吗?八年是个啥概念?那场打赢小鬼子的旷世抗战也才用了八年。很显然,让人看不透的庄家,才是称职的庄家。

煤炭板块:二季度是做多最佳时机

有人说了,光伏行业超过20年甚至30年的公司多了去了,八年不算什么。随着国内双碳战略的推进,以及全球绿色发展的潮流,营造出来了一种超乎想象大的需求预期,让行业迎来堪称史无前例的发展良机,甚至就连俄罗斯摁倒乌克兰打了几炮的非常规动作,都能让欧洲人哄抢光伏板。只不过,光伏的供需关系链,似乎并不那么完全市场化,或者说越来越有些证券化和期货化。当然,光伏制造企业的超速扩张也可以理解。那么,光伏的龙头大爷们呢,你把猪肉的价格炒得比天鹅肉还贵,那你养猪是为了什么呢,当宠物玩呢吗?须知如今的甲方爸爸们,面对三座大山压力比山大,一是系统价格不断攀升,二是项目配储能配投资成本节节高,还有保障性收购或随时被抽几分钱电费支持地方等意外,都已经轻易不敢去最适合大规模电站建设的三北地区开工项目了啊。

没办法,谁让蜂拥而来的钱太多呢,不抢就没得吃,何况大撒币花的又不是自个儿的钱。如此大利未来,如此良辰美景,又哪能不大干快上呢?所以,尽管他们也知道市场知道他们已经知道过剩严重,可市场经济不就是过剩经济么?所以,闷头扩就完事儿了。后者又反哺隆基的业绩,刺激股价大涨

2012年,《中国企业家》杂志在10月刊的封面文章里写道:过去十年,如果有一个行业能媲美互联网的吸金能力,一定是光伏;如果有一个行业能媲美互联网的造富能力,一定是光伏;如果有一个行业能媲美互联网笼罩的光环,一定还是光伏。个人沉浮与国运兴衰,也第一次捆绑得如此之紧。2008年,金融危机席卷全球,银行信贷缩紧,导致欧美几乎所有的光伏发电工程都被迫中止。《人民日报》也发表文章《要发财忙起来》,国内下海创业的热潮达到顶峰。

最关键的点,在于将硅料切割称硅片的环节。毕业之际,三人在老校长江隆基的雕像边告别,相约道:未来若能共创事业,公司名就叫隆基。

煤炭板块:二季度是做多最佳时机

而坚守单晶硅的隆基,在火热的市场中,只能是配角。所以在2007年,国内光伏企业大举进军原料多晶硅,试图掌握原料商的主动权。即便我做了 99 件正确的事情,但只要有一个致命的错误,公司就可能坍塌。在当时来讲,已是一笔大生意。

简单来说,即让光伏全产业链都使用清洁能源驱动,实现零碳生产。不过数年,市场见证了隆基火箭般的蹿升和一系列目不暇接的扩张,市值破千亿再到五千亿,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企业。有了大把资金,他把更多钱砸进研发,仅仅两年,PERC电池的效率就6次打破世界纪录。在当年广东很多地方的街头,这样的标语随处可见:胆子更大一点,步子更快一点一时间,海内有识之士的思想空前统一。

外部灾难是一方面,人心则是崩坏的加速剂。而不断攀登、位置越来越高的隆基,也越来越孤独。

煤炭板块:二季度是做多最佳时机

那一年,邓公南巡,发表了撬动时代巨轮的南巡讲话。实际上,在2008年以前,国内两千多家光伏企业,虽然凭借人口红利的成本优势,迅速将市场做大,但基本都局限在组件、硅片和电池制造。

2015年以前,李振国三人坚守单晶硅,被主流市场排挤是常有的事。李振国说,他不是金庸武侠江湖中的任何人。李振国首先想到了自己的老同学钟宝申。2005年9月,钟宝申赴马来西亚拜访客户,意外接到老同学李振国的电话。一路同行的伙伴,跟不上,就只能掉队。当时,国内众多光伏公司,多多少少都有点单晶硅产品,卖的都很贵,定位是高端产品,在下游完全显示不出性价比。

致命原因是:下游不通。血与火之歌李振国曾反复强调,隆基能做有今天,关键在尽可能少犯错,而不是自己有多大能耐。

此外,市场也不相信如此高价的产品会迅速降价。高处不胜寒2009年隆基年会上,当李振国在台上看着跟随自己的一千多号伙计,突然觉得,让他们能长久端好饭碗,是一件很重要的事。

2012年底,钟宝申找到日本最大的金刚线厂商,希望能购买技术。在资金周转困难、产能严重过剩的双重困境下,昔日的一个个巨头相继倒下。

光伏产业的未来足够光明,容得下更多优秀企业,隆基则是那个先行者。直到打败多晶硅后,才进入飞速成长期,迅速成为巨头。但盛名之下,其实难却:上游缺乏制造工艺,下游缺乏电站技术。在新领域先站稳阵脚,才能避免在下一个时代来临时被甩开。

引用时任广东省委副秘书长、首席接待官陈开枝的比喻:南巡相当于是退役的老船长看到船的航向摇摆不定时,他再一次站上船头,把方向摆正。一些人被潮流洗去,一些人则留下,乘势加速向前,上演了一个又一个首富故事,英利苗连生、尚德施正荣、汉能李河君,赛维彭小峰更是在32岁就成为江西首富。

如果不尽快扭转市场的刻板印象,隆基很有可能在起飞前就被边缘化。然而,尽管如此,单晶硅依旧很难成为为主流。

2013年,李振国亲自挨家挨户拜访国内大大小小下游厂商,给他们一点点算账,我跟他们讲,今后两年单晶硅的成本会快速降低,你们要转向。2003年初,公司给乌克兰用户出口两个货柜14吨多晶棒,价格很便宜,15美元/kg,总价200万美元。

年轻人的想法很简单,把日子过好一些。氢能源是个很好的选择。而初步完成产业链主线与设备集合、向终端输出电力或组件后,下一阶段,必将是进一步整合,建立新能源网络。一生只做一件事,李振国的光伏故事还在继续。

比如,无锡尚德与美国MEMC之间80美元/kg的十年合约。光伏与其他产业不同,数十年的发展缩短在十余年中国,所以每次产业周期更迭,龙头都会频繁更换。

当时光伏领域的几大巨头,彭小峰、施正荣等人,认为危机很快就会结束。真正的高手都在练基本功,李振国三人多年来一直在做一件事:降低单晶硅发电成本。

李振国不是一个擅长讲故事的人。诞生不到7年的中国光伏产业集体出海,迎来第一次高光。

本文地址:http://l1lzk.onlinekreditetestsiegergerade.org/noi/850.html

版权声明:本文为原创文章,版权归 自投罗网网 所有,欢迎分享本文,转载请保留出处!

发表评论


表情